今年就要推出延迟退休?延迟退休对哪些人有影响

2020年11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指出,“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

此后,何时实施延迟退休成为众所关注的焦点。

时隔近4个月后,延迟退休有了最新信息。在2月26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就业和社会保障情况新闻发布会上,人社部副部长游钧表示,目前,人社部正会同相关部门在研究具体的改革方案,方案既要借鉴国际上通行的做法和经验,更要充分考虑我国的现实国情、文化传统以及历史沿革,因为只有立足国情的方案,才会是最佳的方案。

由于延迟退休年龄涉及到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游钧称,在方案的研究制定过程中,将会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充分吸收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凝聚社会共识,确保方案科学可行、平稳实施。

“研究”和“凝聚社会共识”的表述,让延迟退休是否会在今年推出,充满了变数。

  我国退休年龄总体偏低问题十分突出

从国际上来看,延迟退休年龄是世界各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普遍做法。

游钧介绍,近几十年来,诸多国家都不同程度地提高了退休年龄。目前,世界主要经济体的退休年龄普遍都在65岁以上。我国现行法定退休年龄为男职工60周岁,女干部55周岁,女工人50周岁。

这个退休年龄框架,始于1951年2月23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当时中国的人均寿命还不足50岁。1978年的《国务院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暂行办法》和《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对前述退休年龄再次予以确认,并一直沿用至今。

“这个规定是在建国初期,根据当时的人均预期寿命、劳动条件、用工方式等诸多因素确定的,符合当时的情况。”游钧说。

但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退休年龄总体偏低的问题显得十分突出,游钧将其归结为以下4个方面:

一是与人均预期寿命不匹配。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在建国初期是40岁左右,到2019年已经提高到77.3岁。城镇居民人均预期寿命更高,已经超过了80岁。

二是不适应人口结构的变化和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到2019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的人口比重已经达到18.1%,预计“十四五”期间,我国的老年人口将超过3亿人,从轻度老龄化进入到中度老龄化阶段。这样的变化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影响深远。

三是不适应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变化。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数量从2012年开始出现下降,年均减少300万以上,并且减少幅度在加大,预计“十四五”期间还将减少3500万人。

四是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我国新增劳动力中,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已经超过了一半,平均受教育的年限也在不断延长,已经达到了13.7年,人们开始工作的年龄相应推后。在退休年龄不变的情况下,平均的工作年限自然就会缩短,导致人力资源的浪费、人力资本利用率的下降。特别是在高校、医院、科研机构和一些高新技术产业,这些高学历人员集中的行业和单位,情况尤为突出。

推行延迟退休势在必行,对此,游钧表示:“实施渐进式的延迟法定退休年龄,这是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作出的一个重大决策,有利于我国人力资源的充分利用,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也有利于增强社会保障制度的可持续性,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

  延迟退休会在今年推出吗?

此次延迟退休的推动,其实始于8年前。早在2012年6月,人社部、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制定的《社会保障“十二五”规划纲要》就提出“研究弹性延迟领取养老金年龄的政策”。人社部同时提出“小步慢走”思路,拟针对不同群体诉求采取差别化策略。

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再次提出“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

在2015年全国两会期间,人社部负责人表示,争取在2015年年内完成方案制定,2016年报经中央同意后向社会征求意见,2017年正式推出。

2016年7月,人社部表示,方案已经初步成型,将在当年拿出并向社会征集意见,小步慢走,渐进到位。而且在方案出台后,将充分征求意见并经过5年过渡期,到2022年正式实施。

不过,当年的延迟退休方案并未向社会征求意见,也未在2017年正式推出,坊间因此猜测不断。延迟退休方案今后是否推出、何时推出,一直备受关注。

2020年11月3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这意味着,热议多年的延迟退休,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不过,根据2021年2月26日人社部“正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具体改革方案”的最新说法来看,延迟退休方案2021年能否推出,仍充满不确定性。

“不能猜测说今年就会或不会推出延迟退休方案,这完全取决于决策者的决心。”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副主任杨立雄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分析,“如果要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凝聚社会共识,我想不太可能在今年推出延迟退休政策,在‘十四五’时期推出的可能性比较大。”

游钧在新闻发布上还表示,由于延迟退休年龄涉及到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人社部在方案的研究制定过程中,将会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充分吸收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凝聚社会共识,确保方案科学可行、平稳实施。

对此,杨立雄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说,“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经验看,延迟退休方案取得社会共识有难度。但是为了制度的可持续性和代际公平,我认为,只要延迟退休方案科学、公平,就可以实施。”

研究”了8年之后,延迟退休这一次真的要来了。此前,新华社授权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指出“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

“实施”两个字,标志着延迟退休将要从此前的研究层面,变成现实。

女性将延至55岁,

男性延至65岁?!

业内讨论较多的主要有两种方案。第一种是先将男女退休年龄统一到60岁,把女性两档退休年龄统一到一档,再同时延长男女退休年龄;另一种方案是男女各自延长,女性延长步伐比男性快,最终统一男女性退休年龄。

有专家更为赞同第一种方案,且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部分女性50岁就退休,年龄太早,当务之急是应该将男女退休年龄先统一起来。

“第一步,女性可以先统一到55岁,统一之后再往60岁一步一步延长;男性在女性统一到55岁之后,也开始起步延长,当女性的退休年龄延迟到60岁,男性应该延迟到了62、63岁,然后再一起统一延迟到65岁。在保持‘小步慢走、渐进到位’的基础上,女性可以稍快一些,男性慢一些。”

这番言论一出,网友立马“炸锅了”:

大家怎么看,可以在评论区里交流交流。

不过目前也只是建议,并未真正确定实施。但将要实施的渐进式延迟退休法,大家还是有必要了解一下。

官方最新消息

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

据新华社11月3日消息,《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于10月29日由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其中就延迟退休作出表述。

《建议》表示,将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推进社保转移接续,健全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筹资和待遇调整机制。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

其中《建议》提出的,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是大家关注的焦点所在!

根据我国的退休制度,男性年满60岁、女干部年满55岁、女工人年满50岁方可退休。但是,随着我国人均寿命显著提高,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发展,现行退休年龄是否偏低,也引发社会的热烈讨论。

早在2016年2月,人社部就曾表示,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的政策已经有了初步方案,但还要按照相关程序报经批准后,才能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

那到底什么是“渐进式退休”?

时任人社部部长在介绍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的政策时表示,小步慢走,渐进到位。每年推迟几个月的时间,经过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再达到法定退休的目标年龄。

时任人社部部长举例说:“如果5年以后你是60岁退休,政策施行以后,可能你是60岁零3个月退休;如果第二个人是第二年退休,那他可能是60岁零6个月退休。”如此区别对待,分步实施。

简单来说,就是一年实施一小步,延迟退休一大步!

哪些人受延迟退休影响?

如果2022年落地实施,那么,以下三个群体,将会受到退休新政的影响:

1)到2022年,小于等于50岁女性工人

(1972年以及以后出生的女性);

2)到2022年,小于等于55岁女性干部

(1967年以及以后出生的人);

3)到2022年,小于等于60岁男性

(1962年以及以后出生的男性);

如果延迟退休方案照这样落实下来,将会是60后赶上一小批,70后赶上一大批,80后全赶上啦!至于90后、00后就当没听过好了,没事,退休离你们还“远”……

以上是闪电财经网小编整理的“今年就要推出延迟退休?延迟退休对70后有影响吗?”的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了解更多相关资讯,请持续关注本网站。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